蓝天、碧水、净土、森林,样样关系生活质量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2021年全省PM10、PM2.5平均浓度分别降至77微克/立方米、45微克/立方米,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6天。近十年来,我省平均每年完成营造林650多万亩,一幅绿满中原的美好画卷正在世人面前展开。
8月31日,在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,“引热入安”项目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管道桥成功转体,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收尾阶段,预计11月整体投入运营,今后,安阳市每年可减少标煤用量50.2万吨,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。
直面全市工业偏“重”的现实,安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近年来累计整治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3804家,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8800个,工业在线排放总量由2016年的3.1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1.3万吨。2021年,安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0.3%,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。今年上半年,安阳成为全省唯一空气质量六项因子、综合指数、重污染天数和优良天数实现“八降一升”的省辖市。
在濮阳市南乐县近德固乡李庄村的蔬菜基地,有一个水土环境监测点。“别看这里只有40多平方米,径流收集池、淋溶池、地下水监测和微环境气象监测等设备一应俱全。”南乐县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,该县在全国率先建成县域农业面源污染源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,可对全县65万亩耕地的面源环境进行监测。
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,濮阳市奋勇创新,谋划实施水源涵养、水土流失治理、绿色生态产业培育等重大工程。2021年,濮阳市历史性全面完成大气、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目标,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都实现100%。
近年来,济源深入开展“携手清四乱,保护母亲河”专项行动,小浪底库区沿线“四乱”问题全部清除,困扰沁河多年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以解决;在全省率先推进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治理,镇级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%;“十三五”以来,济源累计完成水环境治理项目200多个,100余家企业建成投运污水处理设施,饮料、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得到了系统治理,开展了50余家涉水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专项排查整治,基本消除了工业废水对河流水质的不利影响。
围绕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工作目标,商丘市集中力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,实施了9条城区河道的治理工程,新开辟河道2条,城区河道全部实现贯通,黑臭水体全部消除,沿河公园成了“打卡地”。商丘市城管局局长付绍玉说,目前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.5%,按照“一河一策治理、一河一品建设”原则,商丘市积极实施了9条内河带状公园建设,营造了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的自然景色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。
坚持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,驻马店市坚决打好打赢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“三大保卫战”。截至目前,驻马店市PM10、PM2.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均为全省第2名。在水治理方面,今年1—7月,驻马店市14个国省控断面中有13个累计均值达到年度目标要求。在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方面,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,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6%,已完成6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。“我们将坚定不移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。”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董胜昔表示。
“美好生活看信阳,青山碧水映蓝天。信阳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多年稳居全省第一。”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胡正友说,经过多年持续努力,信阳市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,高出全省平均值56天;全市17个国省考地表水责任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%,其中Ⅱ类及以上断面有10个。胡正友表示,信阳将持续擦亮绿色底色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,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。
(记者 谢建晓 胡巨成 杨晓东 赵振杰 李凤虎 樊霞 李旭兵 成利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刘梦珂 张鑫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