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萧林
前段时间,河南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“宅兹中国——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”,沪上观众热情高涨,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络绎观展,争睹200多件(套)夏商周三代国之重器。河南辉煌厚重的早期文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擦出的热烈火花,令人心潮激荡,探源中华文明可谓魅力巨大。
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。公众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,博物馆日渐成为人们打卡出行的热门目的地,逛博物馆,已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。
如何安放蓬勃的文化热情,对接文化消费新风尚,满足大众对文化的旺盛需求,为更多人带来文化滋养?这是当今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必答题。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。数字化时代,博物馆要吸引更多
观众,更好发挥文物展示、公众教育、文化传播的作用,就不能一成不变,要不断变换姿势,俯下身子,与公众建立更接地气的连结,打造更有亲和力、人情味的“人设”,让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、聆听历史的回声。
这些年,河南博物院在机制、运营、服务、文创开发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,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发
展路径。让文物活起来,融入时代潮流,需要对文物价值和意义进行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不断丰富文物展示“打开方式”。借助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虚拟现实、区块链、元宇宙等技术,撬动文化传播的“金钥匙”,用这些很“燃”的方式,突破时空限制,极大拓展博物馆的功能,让文物说出“想说的故事”,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、了解博物馆、爱上博物馆,为人们打开上下几千年的浩瀚世界,不断增强文化自信。(作者系河南博物院院长 )
标签: